教育兴同 青春力量育桃李 | 大同部属公费师范生从教纪实_教学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12    点击次数:94

近年来

大同市深入实施教育强市战略

以“筑巢引凤”的诚意和举措

持续吸引教育部直属

六所师范大学

公费师范生来同任教

2023-2024年

全市共引进26名优秀公费师范生

这些青年教师怀揣教育理想

在三尺讲台上绽放青春光彩

让我们走近这个朝气蓬勃的教师群体

聆听他们的故事

安 也

展开剩余83%

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

“让数学思维照亮成长之路”是安也老师秉持的教育信念。入职以来,这位青年教师在数学教育的沃土上精耕细作,用专业与热忱书写育人新篇。

在教学实践中,安老师创新构建“三维联动”教学模式:以核心素养为纲,通过情境化教学设计,将知识传授、思维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。在讲授“不同函数增长差异”时,她巧妙运用动态可视化技术,将抽象的指数函数、幂函数转化为生动的增长轨迹,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领悟“量变到质变”的哲学智慧。这种“具象化认知→数学化表达→生活化迁移”的教学路径,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。

“教育是点燃火种,而非填满容器。”安老师始终相信,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。正如她在教学日志中所写:“愿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坐标系,帮助他们找准人生定位,绘制属于自己的精彩函数图像。”这份教育情怀,正引领着更多学子在数学的星空中探寻真理的光芒。

张邀恺

西南大学英语专业

在英语教学实践中,张邀恺老师以新课标理念为纲,创新构建“三维一体”教学体系:以主题情境为引领,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,将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浸润、思维发展有机融合。他的课堂既有“分层阅读”的精准施策,又创设“跨文化比较”的深度学习,更注重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。

教研相长见真章。作为教研组的新生力量,张老师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,积极探索“英语+”跨学科融合模式。同时,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,鼓励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绽放的舞台。

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团火。”正是这份教育情怀,让他在教学道路上步履坚定,足音铿锵。

刘 静

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专业

“教育是一场师生共同探索真理的旅程。”入职以来,刘静老师始终秉持“物理即生活”的教学理念,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实践。

在教学实践中,刘老师创新构建“生活化物理”教学模式:以核心素养为导向,通过情境化教学设计,将知识探究、思维训练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。在“海棠花下的物理课”上,她引导学生观察花瓣飘落的非理想轨迹,分析空气阻力的影响因素;通过花枝弯曲实验,让学生直观理解弹性势能的转化过程。这种“现象观察→原理探究→生活应用”的教学路径,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。

“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探索的热情。”刘老师创新实施“成长能量站”评价体系,用发展的眼光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。正如她在教学反思中所写:“愿做学生科学探索路上的引路人,帮助他们建立认知世界的物理模型。”这份教育情怀,正在她的课堂上生根发芽,让更多学生领略到物理学的独特魅力。

杨佳敏

西南大学化学专业

“化学不仅教你们认识世界,更教会你们如何温暖世界。”在新学期“学雷锋”主题班会上,新任高一年级班主任杨佳敏以别开生面的实验类比德育:她将锌粒(学生)与稀盐酸(社会需求)的反应比作奉献精神产生的“能量”,引导学生思考“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方程式”。

班会后,学生自发组建“化学志愿服务队”,用所学知识讲解垃圾分类。杨老师坦言:“教育是‘催化剂’,要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内驱力。”这位00后教师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教育理念,用科学与情怀书写她的育人新篇。

白子姣

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

“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。”这句写在白子姣老师工作手册扉页的话,诠释着这位青年教师的教育信仰。

她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:通过“角色扮演”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,借助“文化对比”拓展视野,设计“项目学习”培养综合能力。这种“语言输入→文化理解→人格养成”的教学闭环,让英语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过程。入职一年来,她坚持每天记录教学日志,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,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,不断打磨精品课程,收获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与信任。正如她在教育随笔中写道:“真正的教育从不是单向输出的知识传授,而是在无数瞬间,用人格魅力点亮学生眼中星光。”

来 源:市人才服务中心

责 编:曹欣然

发布于:北京市